close

回到新竹

天氣超好的阿

加上聽到wayne的好消息,忍不住想往外跑 (這有關係嗎?!XD)

原本打算要去港南的

在半路不知道為什麼轉了念頭

就往竹北去一探每次在葛瑪蘭上每看必哭那『恁久好嘸』系列的其中一景

─『竹北客家文化園區』

園區源起

在乾隆年間,廣東林孫檀氏來臺於竹北開墾,建立此客家聚落。
到嘉慶年間林孫氏三子及四子興建「忠孝堂」公廳,族人稱之為「新瓦屋」。
三子育有六子為上六房,四子育有四子為下四房,合稱十大房。
十大房在公廳左右聚居,逐漸發展成今日樣貌。

新瓦屋附近地區皆被納入高鐵特定區的都市計畫範圍內,劃為第五號公園預定地。
因而林氏子孫離開祖地,但在文史工作者及六家居民共同努力下,得以留存。

- 節自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

竹北客家文化園區 - 新瓦屋

↑ 客家文化園區

園區全景圖

↑ 園區全景圖

『新瓦屋』整體方位座北朝南,忠孝堂為聚落中最主要的建築,為家族的祭祀公廳。
建築形式為典型的伙房格局 -「三合院」。
由正身 -「廳堂」及兩側橫屋 -「廂房」所組成,並漸次往兩側加建橫屋。
三合院所圍成的空間稱之為「天井」,最外圍為「禾埕」,禾埕前為聚落入口之門樓。
在屋後開鑿溝圳為「護城河」,四周遍植刺竹,圍上木柵,具有明確的環境界域。 

- 節自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

園區後方土地開放認領

↑ 園區後方田地開放認養,各家人種菜聊天FU很讚阿

忠孝堂老公廳遺址

↑ 忠孝堂老公廳遺址

經歷了兩百多年歲月的新瓦屋,從泥磚屋、紅磚屋(磚造建築)到水泥屋(水泥建築)。
呈現出六家農村的常民生活歷史文化,也是臺灣社會發展中的一段縮影。
除此之外也將許多歷史遺跡重新整理之後,與廣大的民眾一起分享這份珍貴的歷史記憶。

- 節自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

其實抬頭看著這塊地方被一棟棟新建好或興建中的大樓包圍

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

有種被水泥怪獸吞掉的壓迫感 

很不真實

身為半個客家人,完全不會說客家話

唯一會的應該就是「XX站到了,要往XX方向的旅 客,請在本站換車」


近年來客家文化在大力推動

而客家意識也真的在抬頭

一掃客家人就是小氣這先入為主的印象

遇到越來越多人,以自己是個客家子弟、會客家話為傲 

也讓人有個衝動想多會一些這語言

水井

↑ 井

由側房看入忠孝堂公廳

↑ 由側堂往內看

公廳全景(接圖)

↑ 忠孝堂全景圖(接圖),背面的大樓很殺風景…

舊灶 (其實奶奶家還有耶,做粿還是會用灶)

↑ 廚房遣址

HAKKA

↑ 取客家發音"HAKKA"延伸而來

展演中心 - 目前為『童武義水彩個展』

↑ 展場,目前為『童武義水彩畫展』,內部可拍照
主題大致上分成風景和港口兩部份

我莫名的愛這張

↑ 這張我很愛,莫名的愛,站在前面看了好久,也說不上是哪裡吸引我

一直很想把左邊那張的鏡頭抬高一點

↑ 一直很想移動左邊那張畫的鏡頭,挪高點好看看後面是什麼XD

天色暗了…看到這景象其實我不敢進去

↑ 展場旁有可供參觀進入的屋子
 但天色已經暗下來,看到這樣就不敢進去了

這陣子可能是沒有什麼特別的展出吧

也沒人帶介紹及導覽

查了一下,發現展覽主題很多元化
 

或許等有節慶活動時再來,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的東西 

路邊的數字公園,有機會等天色亮時去裡面玩耍 

↑ 回程在路邊看到的數字公園,有機會找個白天來玩耍好了

果然是數學系的,一看到數字又整個有點HIGH!!!!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mallpo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